【什么是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于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肝硬化患者。该病症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脾功能亢进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该病。
一、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升高的病理状态,主要由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硬化)引起。当门静脉血流受阻或阻力增加时,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上升。这种压力升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脾大等。诊断通常依赖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治疗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内镜治疗或手术干预。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升高,常因肝硬化引起,导致血液回流障碍。 |
常见病因 | 肝硬化(最常见)、门静脉血栓、 Budd-Chiari 综合征、慢性肝炎等。 |
主要症状 | 腹胀、乏力、食欲减退、下肢水肿、呕血或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 |
常见并发症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 |
诊断方法 | 腹部超声、CT、MRI、门静脉造影、内镜检查等。 |
治疗方法 | 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外科手术等。 |
预防措施 | 控制肝病发展、避免饮酒、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肝硬化。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门静脉高压症虽然复杂,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健康监测与生活方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