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是什么】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MRI是目前诊断早期AS最敏感、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够发现X线平片难以察觉的早期病变。
以下是对强直性脊柱炎在MRI上的典型表现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关键特征。
一、MRI常见表现总结
1. 骨髓水肿:是AS最早期的MRI表现之一,表现为T2加权像或STIR序列上信号增强,提示局部炎症活动。
2. 椎体边缘改变:包括椎体前缘或后缘的骨质增生、骨侵蚀,常出现在椎体与椎间盘交界处。
3. 韧带附着点炎:即“附着点炎”,常见于脊柱两侧,表现为椎体侧面或横突处的高信号影。
4. 椎间盘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椎间盘变薄、信号异常或纤维环破裂。
5. 脊柱融合:晚期可见脊柱节段性融合,形成“竹节样”改变。
6. 骶髂关节病变:是AS的标志性表现,MRI可清晰显示关节面的骨质破坏、软骨下水肿等。
7. 脊髓受压:在严重病例中,可能因脊柱变形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二、强直性脊柱炎MRI表现对比表
检查部位 | MRI表现类型 | 表现特点 |
骶髂关节 | 骨质破坏 | 关节面不规则、硬化、侵蚀 |
骨髓水肿 | T2/STIR序列高信号,提示炎症活跃 | |
脊柱椎体 | 椎体边缘骨刺 | 前缘或后缘骨赘形成 |
骨髓水肿 | 多见于椎体终板或椎体周围 | |
韧带附着点炎 | 椎体侧面或横突处高信号,提示炎症反应 | |
椎间盘 | 信号异常 | T2加权像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提示退行性变 |
纤维环破裂 | 可见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 |
脊柱整体 | 融合改变 | 节段性融合,脊柱呈现“竹节样”外观 |
脊髓/神经根 | 受压改变 | 可能出现脊髓信号异常或神经根受压征象 |
三、总结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早期阶段能够发现X线无法识别的病变。通过对骨髓水肿、韧带附着点炎、椎体边缘改变及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有助于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进展。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MRI可以为AS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部位的具体MRI图像特征或鉴别诊断内容,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