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其特点是正常肝组织被纤维化和再生结节所取代,导致肝功能逐渐丧失。根据病情进展的不同阶段,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其中,肝硬化失代偿期是病情恶化的关键阶段,标志着肝脏功能已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失代偿期,患者常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定义、表现、原因及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定义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后,肝脏无法维持基本功能,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
发展阶段 | 是肝硬化的晚期阶段,通常发生在代偿期之后。 |
特点 | 肝功能显著下降,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 |
二、常见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 说明 |
腹水 | 腹腔内液体积聚,腹部膨隆,常伴随下肢水肿。 |
肝性脑病 | 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嗜睡甚至昏迷。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因门脉高压引起,可致呕血或黑便。 |
黄疸 | 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
肝功能异常 | 血清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等。 |
乏力、消瘦 | 由于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所致。 |
三、主要病因
病因 | 说明 |
长期饮酒 | 酒精性肝病是失代偿期的常见原因之一。 |
病毒性肝炎 | 如乙肝、丙肝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肝硬化失代偿。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 |
脂肪肝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展为肝硬化后也可能进入失代偿期。 |
其他因素 | 如遗传代谢性疾病、药物毒性等。 |
四、诊断方法
检查项目 | 目的 |
肝功能检查 | 评估白蛋白、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 |
影像学检查 | 如B超、CT、MRI,观察肝脏形态和结构变化。 |
腹水检查 | 分析腹水性质,判断是否为肝硬化相关。 |
肝活检 | 确认肝硬化的程度和病理类型。 |
血常规与凝血功能 | 评估贫血、感染及凝血异常情况。 |
五、治疗原则
治疗方向 | 具体措施 |
对症治疗 | 如利尿剂控制腹水,乳果糖改善肝性脑病。 |
预防并发症 | 使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抗病毒治疗 | 若由病毒性肝炎引起,需抗病毒治疗。 |
营养支持 |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改善营养状况。 |
肝移植 | 对于严重失代偿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 |
六、预后与管理
项目 | 说明 |
预后 | 失代偿期预后较差,但通过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
日常管理 | 避免饮酒、合理饮食、定期复查肝功能。 |
心理支持 | 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需心理干预。 |
总结: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病发展的严重阶段,表现为肝功能衰竭和多种并发症。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科学管理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若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评估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