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肿是什么】外耳道疖肿,是发生在耳廓与鼓膜之间的外耳道皮肤上的毛囊或皮脂腺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常见于耳道皮肤较薄、容易受到刺激的部位,尤其是耳道外1/3处。这种疾病多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因挖耳、游泳、洗头时水进入耳道等行为诱发。
一、
外耳道疖肿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痛、红肿、压痛等症状。患者在触碰耳廓或咀嚼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能影响听力。治疗以局部消炎、止痛为主,同时需注意保持耳道干燥和清洁。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耳道蜂窝组织炎或中耳炎。
二、表格形式展示信息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外耳道疖肿 |
英文名称 |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bscess |
病因 |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因挖耳、游泳、耳道进水等诱发 |
好发部位 | 外耳道外1/3皮肤,尤其是耳道口附近 |
典型症状 | 耳痛(尤其在咀嚼或触碰时加重)、耳道红肿、压痛、有时可有脓液 |
检查方法 | 耳镜检查、局部触诊 |
诊断依据 | 症状+体征+病史 |
治疗方式 | 局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热敷、必要时切开引流 |
预防措施 | 避免频繁挖耳、保持耳道干燥、防止污水进入耳内 |
并发症 |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耳道蜂窝组织炎、中耳炎等 |
发病人群 | 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有挖耳习惯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者 |
三、注意事项
- 不要自行用棉签或其他工具掏耳,以免损伤耳道皮肤。
- 若耳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应及时就医。
-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洗澡时水进入耳内。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