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怎么回事】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输送到全身,尤其是大脑。这是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否则可能在几分钟内导致死亡。心脏骤停与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不同,它并不总是由心脏病引起,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窒息、电击、严重创伤等导致。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中断 |
特点 | 突然发生,无先兆,需立即抢救 |
危害 | 大脑缺氧4-6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 |
二、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原因类别 | 具体原因 |
心源性 |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
非心源性 | 窒息、溺水、电击、严重外伤、中毒等 |
其他 | 药物过量、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
三、心脏骤停的症状
症状 | 描述 |
意识丧失 | 突然倒地,呼之不应 |
呼吸停止 | 无正常呼吸或仅有喘息 |
脉搏消失 | 无法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
瞳孔散大 |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
四、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
步骤 | 操作要点 |
1. 判断意识 | 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确认无反应 |
2. 呼叫急救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 |
3. 开始CPR | 进行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 |
4. 使用AED | 若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尽快使用 |
5. 持续抢救 | 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
五、心脏骤停的预防
预防措施 | 说明 |
定期体检 | 及时发现心脏疾病风险 |
健康生活方式 | 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和血脂 |
避免危险行为 | 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
学习急救知识 | 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
六、总结
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且致命的状况,其发生往往没有明显征兆,因此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及时识别症状并迅速实施心肺复苏(CPR)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同时,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健康管理和风险预防,减少心脏骤停的发生概率。
注: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旨在提供通俗易懂的科普信息,不替代专业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