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假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概述与关键信息总结
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简称vW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该病在临床上表现多样,常被误诊为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关键信息总结。
一、概述
| 项目 | 内容 |
| 疾病名称 | 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 |
| 英文名 | Von Willebrand Disease (vWD) |
| 病因 | VWF基因突变,导致VWF蛋白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 |
| 遗传方式 |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
| 发病率 | 约1%的人群受影响,是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 |
| 主要症状 | 出血时间延长、皮肤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关节出血等 |
二、分类
根据VWF水平和功能的不同,血管性假血友病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 类型 | VWF水平 | 功能缺陷 | 临床表现 |
| 1型 | 轻度降低 | 功能正常 | 轻度出血倾向 |
| 2型 | 正常或轻度降低 | 功能异常(如2A、2B、2M、2N亚型) | 中度至重度出血 |
| 3型 | 明显降低 | 功能严重缺陷 | 重度出血,类似血友病 |
三、诊断方法
| 检测项目 | 目的 |
| 血小板计数 | 排除其他血小板疾病 |
| 凝血酶原时间(PT) | 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 |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 |
| VWF抗原(VWF:Ag) | 测定VWF蛋白水平 |
| Ristocetin辅因子活性(VWF:RCo) | 评估VWF功能 |
| FⅧ活性测定 | 评估FⅧ是否同时受损 |
四、治疗与管理
| 治疗方式 | 适用情况 |
| 去氨加压素(DDAVP) | 1型或某些2型患者,短期提升VWF水平 |
| 替代治疗(VWF浓缩剂) | 3型或严重出血时使用 |
| 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 | 控制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 |
| 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
| 定期随访 | 监测出血风险及治疗效果 |
五、注意事项
- 本病多为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女性患者常表现为月经过多,需注意妇科检查。
- 手术前应进行充分评估,预防术中出血。
-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导致出血。
结语
血管性假血友病虽然不致命,但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长期管理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对于疑似病例,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血管性假血友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