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足搐搦症,也被称为低钙性抽搐或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是一种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发生在出生后几个月到一岁之间的宝宝身上,尤其是那些营养不良、日照不足或喂养不当的婴儿。
一、病因
该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钙水平过低,而钙是维持神经和肌肉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当血液中的钙浓度下降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会增强,从而引发抽搐症状。这种情况通常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因为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以及骨骼的健康发育。
此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诱发该病,例如:
- 婴儿出生时母体钙储备不足;
- 母乳喂养但母亲自身维生素D摄入不足;
- 长期未添加辅食或饮食不均衡;
- 疾病导致的钙流失增加(如腹泻、肾功能异常等)。
二、临床表现
婴儿手足搐搦症的典型症状包括:
1. 手足搐搦:手指、脚趾呈弯曲状,像“鸡爪”一样,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生。
2. 惊厥:部分患儿会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或抽动。
3. 喉痉挛: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属于急症。
4. 易激惹、睡眠不安:有些婴儿会表现出烦躁、哭闹不止、夜间惊醒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尤其是在寒冷、饥饿或情绪激动时更容易发作。
三、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是否为婴儿手足搐搦症:
- 病史询问:了解婴儿的喂养情况、生长发育状况及是否有类似病史。
- 体格检查:观察是否有典型的“手足搐搦”、“面神经征”等体征。
-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以及维生素D水平。
- 心电图检查:部分情况下会用于评估心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四、治疗与预防
1.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一旦确诊,医生通常会建议口服钙剂,并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严重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钙剂。
2. 调整饮食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选择配方奶,并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补充。
3. 加强日晒
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建议每天让婴儿在阳光下活动一段时间(注意避免暴晒)。
4. 定期体检
家长应按时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监测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五、注意事项
虽然婴儿手足搐搦症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治愈的,但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家长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总之,婴儿手足搐搦症虽然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只要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绝大多数患儿都能恢复正常。科学的喂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