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是一种心理现象,指受害者在被绑架、胁迫或长期处于危险环境中后,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认同甚至保护对方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劫案中,因此得名。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定义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并非正式的心理疾病诊断,而是一种心理反应机制。它通常发生在极端压力和威胁下,受害者为了生存或缓解心理痛苦,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复杂的感情,包括同情、信任甚至支持。
二、典型特征
特征 | 描述 |
情感依赖 | 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系,甚至产生保护欲 |
认同行为 | 受害者开始认同加害者的观点或行为 |
忽视伤害 | 受害者可能忽视自身受到的伤害,认为加害者是“好人” |
自我合理化 | 受害者为加害者的行为寻找理由,以减轻内心的冲突 |
出现共情 | 受害者可能对加害者表现出同情或理解 |
三、成因分析
1. 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机制:在高压、孤立的环境中,人会寻求与施暴者建立某种关系,以求生存。
2. 情感操控:施暴者通过控制、威胁、偶尔的善意等手段影响受害者心理。
3. 心理防御机制:受害者通过认同施暴者来缓解焦虑和恐惧。
4. 缺乏外部信息:长期隔离导致受害者无法获取外界信息,容易被施暴者的信息所左右。
四、案例回顾
案例 | 时间 | 简要描述 |
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 | 1973年 | 被劫持人质在数天内对劫匪产生情感依赖 |
美国“黑鹰行动” | 1990年代 | 部分被绑架者对绑匪产生同情 |
儿童虐待事件 | 多起 | 孩子对施虐者产生依恋和保护欲望 |
五、应对与治疗
- 心理干预: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受害者重建安全感和自我认知。
- 社会支持: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有助于受害者恢复心理健康。
- 法律保护:确保受害者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和人身安全。
- 长期跟踪: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心理辅导,防止心理创伤反复。
六、总结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常见于极端情境下的受害者。它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威胁时的适应性心理机制,但也可能对受害者造成深远的心理影响。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帮助那些处于危险中的人,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案例或心理机制,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