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是指在怀孕期间,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扩散至肾脏,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在孕妇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妊娠中期和晚期,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妊娠期间,由于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等因素,容易导致尿液滞留,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急性肾盂肾炎,可能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早产或胎儿发育异常。
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该病的基本信息,以下为总结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简介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 |
定义 | 妊娠期间因泌尿系统感染引发的肾脏急性炎症 |
发病率 | 约1%~2%,多见于妊娠中晚期 |
常见症状 | 发热、寒战、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恶心、呕吐等 |
病因 | 尿路感染上行至肾脏,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
风险因素 | 孕期激素变化、输尿管受压、免疫力下降等 |
诊断方法 | 尿常规、尿培养、血常规、B超等 |
治疗方式 | 抗生素治疗为主,需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
并发症 | 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败血症等 |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多饮水、避免憋尿、定期产检 |
注意事项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虽然较为常见,但通过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顺利度过孕期并生下健康的宝宝。孕妇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此外,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确保母婴安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产前检查,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