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该病以口腔、手部和脚部出现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通常病情较轻,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
一、疾病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小儿手足口病 |
发病人群 | 5岁以下儿童为主 |
病原体 | 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消化道、密切接触传播 |
潜伏期 | 3-7天 |
传染期 | 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2周 |
临床表现 | 发热、口腔疱疹/溃疡、手足皮疹 |
并发症 | 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少见) |
二、典型症状
1. 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低到中度发热,部分为高热。
2. 口腔疱疹:多出现在舌面、颊黏膜、咽部,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3. 手足皮疹:手掌、脚底、指缝、趾缝等部位出现红斑或水疱,不痒或轻微瘙痒。
4. 食欲下降:因口腔疼痛导致进食困难。
5. 精神萎靡:部分患儿会表现出烦躁、嗜睡等症状。
三、诊断与治疗
1. 诊断方法
- 临床诊断: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 实验室检查:通过咽拭子、粪便或脑脊液等样本检测病毒类型。
2. 治疗方式
- 对症治疗:退热、止痛、保持水分摄入。
- 抗病毒药物:一般不需要使用,仅在重症病例中考虑。
- 支持治疗:保证营养和休息,预防并发症。
四、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 说明 |
个人卫生 |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 |
环境清洁 | 定期消毒玩具、餐具、衣物等。 |
避免接触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减少聚集。 |
接种疫苗 | 目前已有针对EV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 |
五、注意事项
- 多数患儿可在7-10天内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 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避免延误治疗。
总结:小儿手足口病虽常见,但大多数为轻症,及时护理和预防可有效控制病情。家长应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防护,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