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衰竭状态,主要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它通常发生在心肌大面积损伤后,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炎等情况下。心源性休克的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一、定义与概述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从而引发低血压和组织缺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核心问题是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导致全身血液灌注不足。
二、病因与诱因
病因类型 | 常见原因 |
心肌病变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 |
心脏结构异常 | 心脏瓣膜严重关闭不全、心包填塞 |
心律失常 | 严重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
其他因素 | 心脏手术后、中毒性心肌损害 |
三、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 描述 |
低血压 | 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超过30 mmHg |
心率增快 | 心动过速,常伴有心律不齐 |
尿量减少 | 肾脏灌注不足,尿量<0.5 mL/kg/h |
意识改变 | 可出现烦躁、嗜睡、昏迷 |
皮肤湿冷 | 末梢循环不良,皮肤苍白、发绀 |
四、诊断方法
诊断手段 | 说明 |
心电图(ECG) | 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
心脏超声(ECHO) | 评估心室收缩功能及瓣膜情况 |
血液检查 | 包括乳酸水平、电解质、心肌酶谱等 |
动态血压监测 | 监测血压变化及治疗反应 |
胸部X线 | 观察心脏大小及肺淤血情况 |
五、治疗原则
治疗措施 | 说明 |
早期识别与干预 | 一旦怀疑心源性休克,应立即启动抢救流程 |
维持血压 |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
改善心功能 | 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多巴酚丁胺 |
处理原发病 | 如心肌梗死需紧急介入治疗,心律失常需复律 |
支持治疗 | 包括呼吸支持、纠正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等 |
六、预后与预防
心源性休克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若能在发病初期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提高生存率。预防方面,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并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
总结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由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急症。其发生常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低血压、组织缺氧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及时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尽早接受专业医疗干预,以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