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细胞综合征是什么病】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简称HPS)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异常的免疫激活和巨噬细胞过度吞噬血细胞。该病可以是原发性的(遗传性),也可以是继发性的(由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诱发)。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且死亡率高,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嗜血细胞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 |
简介 | 一种以异常免疫反应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常伴随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 |
类型 | 原发性(遗传性)和继发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等诱发) |
发病机制 | 免疫系统失控,巨噬细胞异常吞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临床表现 | 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倾向、神经系统症状等 |
二、病因与诱因
类型 | 病因 |
原发性HPS | 遗传因素,如FHL(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继发性HPS | 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三、典型症状
症状 | 描述 |
发热 | 持续高热,常为首发症状 |
肝脾肿大 | 肝脏和脾脏明显增大 |
贫血 | 因红细胞被吞噬导致 |
血小板减少 | 出血倾向,如瘀斑、鼻出血等 |
白细胞减少 | 易感染,免疫力下降 |
神经系统症状 | 如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重症患者常见) |
四、诊断标准(HLH-2004)
项目 | 标准 |
临床指标 | 持续发热 ≥7天,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至少2系) |
实验室指标 | 血清铁蛋白升高、可溶性CD25(sIL-2R)升高、NK细胞活性降低、血清LDH升高 |
病理学 | 骨髓或脾脏中发现噬血现象 |
分子诊断 | 基因检测发现相关突变(如PRF1、UNC13D等) |
五、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 说明 |
免疫抑制剂 | 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 |
化疗药物 | 如依托泊苷、阿霉素等(用于恶性相关HPS) |
抗病毒/抗生素 | 针对感染诱因进行治疗 |
干细胞移植 | 对于原发性HPS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治愈手段 |
支持治疗 | 输血、抗凝、营养支持等 |
六、预后与注意事项
- 预后: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若延误治疗,死亡率较高。
- 注意事项: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铁蛋白等指标,避免感染,保持良好营养状态。
总结
嗜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免疫系统失控的严重疾病,具有高度致死性。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式对于及时干预和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