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膜炎】一、
新生儿脑膜炎是一种发生在出生后28天内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该病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失甚至死亡。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李斯特菌、B族链球菌等,而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也可能引发脑膜炎。
早期识别症状至关重要,包括发热、喂养困难、嗜睡、呕吐、惊厥、前囟隆起等。医生通常通过脑脊液检查、血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治疗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为主,同时需对症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惊厥等。
预防措施包括孕期定期产检、分娩时的无菌操作、新生儿出生后的疫苗接种(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新生儿脑膜炎是指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脑膜感染,常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 |
常见病因 | 大肠杆菌、李斯特菌、B族链球菌、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 |
高危因素 | 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母亲有感染史、早产等。 |
典型症状 | 发热或体温不升、喂养困难、嗜睡、呕吐、惊厥、前囟膨隆、哭声异常等。 |
诊断方法 | 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蛋白、糖)、血液培养、影像学检查(如头颅超声、CT/MRI)。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对症支持治疗(补液、镇静、控制惊厥)。 |
并发症 | 脑积水、脑脓肿、听力损伤、智力发育迟缓、癫痫等。 |
预防措施 | 孕期产检、分娩时无菌操作、新生儿疫苗接种(如Hib、肺炎球菌疫苗)、避免接触感染者。 |
三、注意事项:
新生儿脑膜炎病情发展迅速,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行为和生理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