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健康百科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LeeStar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属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红细胞破坏以及多器官受累。该病常因ADAMTS13酶活性严重缺乏导致,从而引发异常的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

一、概述

项目 内容
疾病名称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英文缩写 TTP
病因 ADAMTS13酶活性缺乏,导致血小板异常聚集
发病机制 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红细胞破碎,血小板减少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神经症状、发热、肾功能异常等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ADAMTS13活性检测、基因分析等
治疗手段 血浆置换、免疫抑制治疗、支持治疗等
预后 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二、典型临床表现

TTP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

症状 描述
血小板减少 导致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破碎,表现为黄疸、乏力、贫血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偏瘫等
肾功能异常 尿蛋白、血肌酐升高
发热 常见于急性发作期

三、诊断要点

TTP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的综合判断:

诊断项目 特征
血常规 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
外周血涂片 出现裂红细胞(碎片红细胞)
ADAMTS13活性 明显降低(<10%)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升高,提示溶血
肾功能指标 可能异常

四、治疗方法

TTP的治疗以紧急干预为主,早期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治疗方式 说明
血浆置换 首选疗法,清除异常大分子vWF,补充ADAMTS13
免疫抑制剂 如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等,用于难治性病例
支持治疗 包括输注血小板、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新型药物 如艾度沙班、阿加曲班等,用于辅助治疗

五、预后与复发

TTP若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复发,尤其在免疫抑制治疗后或未完全清除诱因的情况下。因此,长期随访和定期监测ADAMTS13活性是必要的。

总结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血液病,其核心机制在于ADAMTS13活性不足导致的微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血浆置换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对于患者而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是关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