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感染】咽旁间隙感染是一种发生在颈部深部的细菌性感染,主要累及咽旁间隙,属于头颈部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该病常由邻近部位(如扁桃体、咽部、牙源性等)的炎症扩散引起,也可因外伤或手术后感染所致。患者多表现为颈部肿胀、疼痛、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或脓毒症,需及时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咽旁间隙感染 |
所属系统 | 头颈部感染 |
发病部位 | 咽旁间隙(位于咽部两侧,介于翼内肌与颊咽筋膜之间) |
病因 | 细菌感染(常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多继发于扁桃体炎、咽炎、牙源性感染等 |
临床表现 | 颈部肿胀、疼痛、吞咽困难、发热、张口受限等 |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CT/MRI)、穿刺抽液、血常规等 |
治疗方式 | 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对症支持治疗等 |
并发症 | 呼吸道梗阻、脓毒症、颅内感染等 |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咽旁间隙感染的发生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邻近感染扩散:如扁桃体炎、咽炎、牙槽脓肿等。
2. 外伤或手术:如口腔手术、颈部创伤等导致细菌侵入。
3. 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等,易诱发感染。
感染后,细菌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扩散进入咽旁间隙,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渗出,最终形成脓肿。
三、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颈部肿胀 | 通常为单侧,可触及硬块,压痛明显 |
吞咽困难 | 因咽部肿胀影响进食 |
发热 | 多为低至中度发热,严重时高热 |
张口受限 | 由于炎症波及咀嚼肌群 |
呼吸困难 | 若感染向纵隔扩散或压迫气道,可出现呼吸困难 |
四、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 说明 |
影像学检查 | CT或MRI可清晰显示咽旁间隙肿胀、积液或脓肿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 |
穿刺抽液 | 可明确感染性质,指导抗生素选择 |
临床评估 | 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 |
五、治疗原则
治疗措施 | 说明 |
抗生素治疗 |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
切开引流 | 对已形成脓肿者,需及时切开排脓,避免感染扩散 |
支持治疗 | 包括补液、退热、镇痛等对症处理 |
住院观察 |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 及时治疗口腔、咽喉等部位的原发感染;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饮食;
- 提高免疫力,减少慢性疾病的影响;
- 如出现颈部肿胀、发热等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结:
咽旁间隙感染虽属常见疾病,但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早期识别、合理用药及必要时的外科干预是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