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健康百科 >

咽旁间隙感染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清越浅草ing

咽旁间隙感染】咽旁间隙感染是一种发生在颈部深部的细菌性感染,主要累及咽旁间隙,属于头颈部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该病常由邻近部位(如扁桃体、咽部、牙源性等)的炎症扩散引起,也可因外伤或手术后感染所致。患者多表现为颈部肿胀、疼痛、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或脓毒症,需及时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项目 内容
疾病名称 咽旁间隙感染
所属系统 头颈部感染
发病部位 咽旁间隙(位于咽部两侧,介于翼内肌与颊咽筋膜之间)
病因 细菌感染(常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多继发于扁桃体炎、咽炎、牙源性感染等
临床表现 颈部肿胀、疼痛、吞咽困难、发热、张口受限等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CT/MRI)、穿刺抽液、血常规等
治疗方式 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对症支持治疗等
并发症 呼吸道梗阻、脓毒症、颅内感染等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咽旁间隙感染的发生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邻近感染扩散:如扁桃体炎、咽炎、牙槽脓肿等。

2. 外伤或手术:如口腔手术、颈部创伤等导致细菌侵入。

3. 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等,易诱发感染。

感染后,细菌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扩散进入咽旁间隙,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渗出,最终形成脓肿。

三、临床表现

症状 描述
颈部肿胀 通常为单侧,可触及硬块,压痛明显
吞咽困难 因咽部肿胀影响进食
发热 多为低至中度发热,严重时高热
张口受限 由于炎症波及咀嚼肌群
呼吸困难 若感染向纵隔扩散或压迫气道,可出现呼吸困难

四、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说明
影像学检查 CT或MRI可清晰显示咽旁间隙肿胀、积液或脓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
穿刺抽液 可明确感染性质,指导抗生素选择
临床评估 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

五、治疗原则

治疗措施 说明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切开引流 对已形成脓肿者,需及时切开排脓,避免感染扩散
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退热、镇痛等对症处理
住院观察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 及时治疗口腔、咽喉等部位的原发感染;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饮食;

- 提高免疫力,减少慢性疾病的影响;

- 如出现颈部肿胀、发热等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结:

咽旁间隙感染虽属常见疾病,但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早期识别、合理用药及必要时的外科干预是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以降低复发风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