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怎样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1岁的宝宝。该病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相邻的肠腔内,造成肠梗阻和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发肠坏死、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一、小儿肠套叠的常见症状
症状 | 描述 |
阵发性腹痛 | 婴儿突然哭闹,持续几分钟后缓解,反复发作 |
呕吐 | 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有胆汁或粪便样物质 |
血便 | 大便呈果酱样,是典型表现 |
腹部肿块 | 可触及腊肠样肿块,通常位于右上腹 |
全身状况差 | 如发热、精神萎靡、脱水等 |
二、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轻重和患儿年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非手术治疗(首选)
- 空气/液体灌肠复位
通过肛门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利用压力将套叠的肠管推回原位。此方法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一般在48小时内)、无明显腹膜炎或肠坏死迹象的患儿。
- 适应症:
- 发病时间≤48小时
- 无休克、肠坏死征象
-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
- 风险:可能发生肠穿孔或复位失败
2. 手术治疗
若非手术治疗失败,或患儿出现以下情况,则需立即手术:
- 发病超过48小时
- 出现腹膜炎、肠坏死、穿孔
- 灌肠复位后反复发作
- 有肠扭转或其他合并症
- 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目的是解除肠套叠并检查是否有肠坏死,必要时进行肠切除。
3. 术后护理与随访
- 术后需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 注意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三、总结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应尽快就医。目前,非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方案,但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复杂病例,手术是必要的手段。及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治疗、灌肠复位、手术、婴幼儿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