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是什么】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容易爆发。虽然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一、疾病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小儿手足口病 |
病原体 | 肠道病毒(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16、EV71)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粪-口途径 |
易感人群 |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 |
发病季节 | 夏季和初秋多见 |
传染期 | 发病前2-4天至发病后一周内具有传染性 |
二、临床表现
小儿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症状 | 描述 |
发热 | 多为低至中度发热,少数患儿可高热 |
口腔疱疹或溃疡 | 常见于舌面、颊黏膜、咽部,疼痛明显 |
手足皮疹 | 手掌、脚底、臀部出现红斑或小水疱 |
食欲减退 | 因口腔疼痛导致进食困难 |
全身不适 | 精神萎靡、乏力、哭闹等 |
三、诊断与治疗
项目 | 内容 |
诊断方法 | 根据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查 |
治疗原则 | 多为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保持水分摄入 |
抗病毒药物 | 一般不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仅在重症病例中考虑使用 |
并发症处理 | 如出现脑炎、肺炎等,需及时送医并进行相应治疗 |
四、预防措施
措施 | 内容 |
个人卫生 | 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 |
环境消毒 | 对玩具、餐具、门把手等进行定期清洁消毒 |
避免接触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减少聚集活动 |
接种疫苗 | 目前已有针对EV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 |
五、注意事项
-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高热不退、精神差、抽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 孩子患病期间应居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 本病虽具传染性,但多数孩子可在7-10天内自愈,无需过度担忧。
总之,小儿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其传播和减轻症状。家长应提高警惕,科学应对,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