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是什么】心内膜炎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影响心脏的内膜层,尤其是心瓣膜。它通常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这些病原体通过血液进入心脏,附着在受损的心脏瓣膜或内膜上,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心内膜炎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心内膜炎简介总结
心内膜炎是一种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心脏内膜炎症,常见于心脏瓣膜部位。其病因多样,症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需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心内膜炎关键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心内膜炎是指心脏内膜(特别是瓣膜)因感染或免疫反应导致的炎症。 |
常见类型 | 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
病因 | 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也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
高风险人群 | 有心脏瓣膜病变者、人工瓣膜患者、静脉药物滥用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
典型症状 | 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瘀点、心脏杂音等 |
诊断方法 | 血液培养、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常规等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或抗真菌治疗;严重时需手术更换瓣膜 |
并发症 | 心力衰竭、脑栓塞、肾功能损害、瓣膜穿孔等 |
预防措施 |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不洁注射、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 |
心内膜炎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因此,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了解该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持续发热、不明原因的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