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输出量是指】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泵血能力的重要指标,指心脏每分钟将血液泵出到全身的总量。它由每搏输出量(每次心跳泵出的血量)和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共同决定。心输出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的供氧能力和代谢需求,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关键参数。
一、心输出量的定义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 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每分钟)向动脉系统泵送的血液总量。它是心肌收缩力、心率以及血管阻力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心输出量的计算公式
心输出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
\text{心输出量} = \text{每搏输出量} \times \text{心率}
$$
-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一次心跳中左心室泵出的血液量,正常范围约为60~100毫升。
- 心率(Heart Rate, HR):每分钟心跳次数,正常成人约为60~100次/分钟。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影响因素 | 说明 |
心肌收缩力 | 心肌越强,每搏输出量越大 |
心率 | 心率增加可提高心输出量,但过快可能降低每搏输出量 |
前负荷 | 心室充盈程度,影响每搏输出量 |
后负荷 | 外周血管阻力,影响心脏泵血效率 |
神经调节 |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心率与心肌收缩力 |
激素水平 |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
四、心输出量的正常范围
年龄段 | 心输出量(L/min) |
成人安静状态 | 4~6 L/min |
运动状态 | 15~30 L/min |
儿童 | 2~4 L/min |
老年人 | 可能低于4 L/min |
五、心输出量的意义
心输出量的稳定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当心输出量下降时,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休克。因此,临床上常通过监测心输出量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六、总结
心输出量是反映心脏泵血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其数值受多种因素影响。了解心输出量的定义、计算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系统的运作机制,对临床诊断和健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