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是严重感染引发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代谢障碍。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2016年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Sepsis-3)中的相关标准。
以下是对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总结,并结合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感染性休克的基本概念
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微循环障碍和器官功能障碍。其核心特征为:
- 持续性低血压;
- 对液体复苏反应差;
- 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乳酸升高、尿量减少等)。
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Sepsis-3)
根据2016年发布的Sepsis-3指南,感染性休克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存在感染
- 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表明存在明确的感染源(如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
2. 出现脓毒症表现
-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发的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 具体表现为:SOFA评分 ≥ 2分(提示器官功能障碍)。
3. 出现持续性低血压
- 收缩压 < 9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MAP)< 65 mmHg;
- 或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4. 组织灌注不足的证据
- 血乳酸浓度 > 2 mmol/L;
- 尿量 < 0.5 mL/kg/h;
- 神志改变(如意识模糊、嗜睡);
- 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
三、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总结表
项目 | 标准内容 |
1. 感染 | 存在明确的感染灶,如肺炎、腹膜炎、尿路感染等 |
2. 脓毒症 | SOFA评分 ≥ 2 分,提示器官功能障碍 |
3. 低血压 | 收缩压 < 90 mmHg 或 MAP < 65 mmHg |
4. 血管活性药物依赖 | 需要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维持血压 |
5. 组织灌注不足 | 乳酸 > 2 mmol/L,尿量 < 0.5 mL/kg/h,皮肤湿冷等 |
四、注意事项
-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 早期识别和积极处理感染源是治疗的关键;
- 重症患者应尽早转入ICU进行监测和治疗。
通过以上标准,临床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感染性休克患者,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