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应激性溃疡及其发病机制】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是一种在严重疾病或创伤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常表现为糜烂、出血或穿孔。它不同于普通的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时,如重症感染、大手术、严重烧伤、颅脑损伤等情况下。该病多见于危重患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一、应激性溃疡的定义
应激性溃疡是指在非胃部原发疾病的情况下,因全身性应激反应导致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从而出现的急性溃疡病变。其特点是突发性强、进展快、易出血。
二、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发病机制 | 具体内容 |
1. 胃酸分泌增加 | 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进胃酸分泌增多,破坏胃黏膜屏障。 |
2. 黏膜血流减少 | 应激状态下,机体优先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导致胃肠道血流减少,影响黏膜修复能力。 |
3. 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 应激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降低其防御能力,使胃酸和胃蛋白酶更容易侵蚀黏膜。 |
4. 炎症因子释放 | 应激状态下,体内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增加,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 |
5. 激素水平变化 | 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激素升高,可能影响胃黏膜的保护机制。 |
6. 内源性前列腺素减少 | 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应激状态下其合成减少,导致黏膜防御能力下降。 |
三、常见诱因
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以下情况密切相关:
- 大面积烧伤
- 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
- 脑外伤或颅内压增高
- 感染性休克
- 严重脓毒症
-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患者
四、临床表现
应激性溃疡的症状通常隐匿,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 呕血或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
- 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贫血甚至死亡
五、预防与治疗
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应以早期干预为主,包括:
-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
- 维持胃黏膜屏障功能(如使用硫糖铝)
- 控制原发病,改善组织灌注
- 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
六、总结
应激性溃疡是一种在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肠道黏膜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胃酸分泌、黏膜血流、屏障功能、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早期识别和干预对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在临床上,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